人工智能专业

作者:发布时间:2022-03-31来源:人工智能学院、未来技术学院浏览次数:


1.专业学制:四年

2.授予学位:工学学士学位

3.专业优势:人工智能专业为 2018 年教育部新设立的本科专业,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是首批获准招生的全国 35 所高校之一,自 2019 年 9 月份开始招生。人工智能学科是“十四五”江苏省重点学科,拥有国家特聘专家、国家级青年人才等在内的高水平团队。本专业立足国家人工智能战略和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,聚焦认知与计算前沿科学领域,致力于攻克重大基础理论难题与核心共性技术瓶颈,培养具有家国情怀、宽厚基础、实践能力、全球视野的拔尖创新人才。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依托信息与通信工程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、控制科学与工程、数学、大气科学、海洋科学等优势学科,形成了多学科交叉融合的“人工智能+X”复合培养模式,为人工智能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学科支撑。

本专业依托“元宇宙文旅场景应用技术研究江苏省文化和旅游重点实验室”、“江苏省元宇宙工程研究中心”、“智能医学图像计算江苏高校重点实验室”、元宇宙人工智能研究院(盐城),以及人工智能基础实验室、人工智能应用实验室和人工智能创新创业工作室等科研平台,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平台支撑。

4.主要专业课程:Python程序设计、数据结构与算法、离散数学、信息论、人工智能导论、人工智能伦理学、机器学习、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、数字图像处理、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、自然语言处理、数字孪生技术、智慧气象、医学图像分析、人工智能开发平台实训等。

5.培养目标:本专业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,坚持立德树人,立足长三角、服务全国,瞄准经济社会发展及气象行业信息化发展需要,培养具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、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、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、强烈社会责任感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。面向新工科产业和学科发展需求,加强人工智能方向研究性、创新性教育,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突出体现基础坚实、知识宽广、能力卓越的研究型、创新型人才培养特点,系统性提升学生的问题分析与求解能力、智能思维与计算能力、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。重点培养具有合格的个人素质和良好的科学素养,系统掌握人工智能基础理论知识,熟悉人工智能的基本方法与主要工具,能够在教育科研、企事业单位、行政管理部门从事人工智能相关的科研、开发与分析的工程应用或者科学研究。本专业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,具有家国情怀、宽厚基础、实践能力、全球视野的拔尖创新人才。

6.学生继续深造方向:人工智能、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、控制科学与工程、生物医学工程、计算机科学、应用统计学等。

7.学生就业方向:人工智能、信息技术、生物医药、金融、教育、安防、智能交通、智慧气象等领域。

8.升学就业概况:2019年9月份开始招生,2023届和2024届毕业生平均升学深造率为48.18%,毕业生考取或保送至上海交通大学、中科学院大学、东南大学等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,出国出境至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、纽约大学、香港科技大学等深造,2024届就业率达98.95%,毕业生进入中国电信、中国移动、中国农业银行等企事业单位工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