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进一步提升人工智能专业培养方案质量,2021年10月20日下午2点,学院在W104会议室召开了人工智能学院(未来技术学院)人工智能专业培养方案研讨会。会议特邀专家有山东大学袁东风教授、东南大学张在琛教授、西南大学李传东教授、北京新大陆时代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孙虎高工、东软集团李印杲高工以及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杜景林副教授、庄伟教授。我院院长潘志庚,书记倪东鸿,副院长李春彪,院长助理张瑞东、宦海、周先春,人工智能系主任何军及全系教师参加研讨会。会议由系主任何军主持。
首先,李春彪致开场词。他介绍了与会专家,以及现阶段我院人工智能专业的培养目标与培养成果,指出本次研讨会主要针对当前人工智能专业培养方案,参照诸多专家意见,讨论现有方案中存在的问题,以及后续培养计划的各项改进点。
接着,何军从学校与专业历史沿革、招生情况、教学力量以及产学合作四个方面阐述了人工智能专业的具体情况。在学校与专业方面,他指出人工智能专业依托我校“大气科学”优势学科,瞄准AI学科交叉,针对全国气象行业中智慧气象、气象数据分析处理等方向开设了含数学分析、机器学习、自然语言处理、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、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等核心课程。在招生情况方面,人工智能专业自2019年9月招生以来,现有在读本科生90余人,学院针对社会需求制定了多元化的职业成长路线,学生既可选择从事基础人工智能研究,又可面向社会服务从事人工智能应用开发。在教学力量方面,学校通过设置学科特区,引进高端学术领军人才和杰出青年人才,学院人工智能专业已形成了一支高水平师资队伍,包括国家海外引才计划、国家杰青、教育部人才支持计划等“四青”以上人才10余人。在产学合作方面,目前已与华为、阿里云、海康威视、图灵人工智能研究院、航天宏图等知名企业合作,在智慧网联、智慧教服、智慧气象与智慧感知方面形成校企共建产业学院,依托企业“一线”技术实训课程,所培养学生已获得全国蓝桥杯“Python程序设计”大赛二等奖、中国“互联网+”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、“挑战杯”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等多项奖项。我院办学成绩得到了与会专家的一致认可。
紧接着,针对我院人工智能专业现状,与会专家对现存问题提出了具体建议。袁东风教授指出,要突出人工智能专业培养方案在“新工科”方面的独特性,以区别于计算机类普通工科专业,在产业“新技术”、行业“人才缺口”方面形成风向标,以AI+气象为契机,加大培养方案中的多学科交叉,推进“产业”与“学科”相融合,在学生实习实训方面,加快大数据高性能分析、GPU等硬件条件建设。张在琛教授指出,目前全国许多高校在建设人工智能专业,学院的人工智能专业培养方案应进一步突出学校办学特色,在“AI+”学科交叉方面为学生提供更多可选择课程,以提升办学优势。李传东教授指出,在将专业发展与产业需求相结合的同时,应注重学科基础知识的教学质量,夯实专业基础;此外,针对现有课程设置,可考虑将脑科学等认知课程加入大数据分析、智慧物联、电子信息类的课程实践中,以区别于传统课程教学,突显学院人工智能专业的新颖之处。孙虎高工指出,目前新大陆为对标教育部人工智能新工科建设要求,已在云边端实训平台、计算机视觉、大数据挖掘分析等方面形成课程(实践)资源,希望在后续专业产业学院建设中加大校企合作,将企业课程内容与实训平台纳入专业培养方案中,进一步与用人单位需求相结合。李印杲高工也指出,专业培养方案可从企业角度出发,从软件层面加大对学生“架构思维”的培养,进一步吸纳企业提供的AI项目实训内容。杜景林和庄伟均指出,专业培养方案应明确列出人才培养定位,以人才培养定位为导向,重新拆分专业培养方案指标点,避免其呈现“碎片化”,而且现有课程体系与科研结合较紧密,应在软件平台方面进一步明确所涉及的支撑工具。
最后,李春彪总结发言。他表示,学院将根据专家提出的宝贵意见建议尽快完善专业培养方案,确保人工智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科学化、标准化和规范化,为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夯实基础。
研讨会现场
专家线上线下交流指导